針對青年卒中逐年高發的態勢,結合機關工作人員的工作性質,一場以“青年卒中”為主題的特別科普講座于12月2日上午在市二院機關展開,來自行政職能部門的干部職工30余人參會。主講人為第二黨支部書記、神經內一科主任、副主任醫師李筠。
李主任精心制作了PPT,以圖文并茂的形式,分別從青年卒中的流行病學特征、臨床特點、假性卒中、病因診斷、好發部位、診斷流程、青年卒中預后和相關危險因素等八個方面進行了深入淺出的講解。為了強化防范意識,她還佐以臨床病例進行分享。
與會者普遍認為,這次講座讓人受益匪淺,不僅讓大家明白了“青年卒中”并不遙遠,也增強了機關干部職工的預防保健意識,提高了自我保健能力。后續將會陸續有不同專業的學科專家走進機關,就常見病和多發病開展系列健康科普講座,培養機關干部職工良好的健康素養,進一步做好自我健康管理。
相關知識鏈接:青年卒中
青年卒中是指,發病年齡在18-45歲青年人發生的卒中,包括缺血性卒中和出血性卒中,前者多見。近年來青年缺血性卒中發病率逐漸上升,且長期預后不良,卒中復發是死亡的最重要危險因素。
青年卒中病因復雜,動脈粥樣硬化是主要病因。起病前或發病時伴隨頭痛,發熱癥狀,部分患者發病前有明顯的誘因,比如:外傷,特殊動作,用藥等。從動脈粥樣硬化、心源性、小/微血管病、感染、自身免疫、放射性、外傷、動脈夾層、遺傳發育異常、隱源性等病因和發病機制診斷,從而明確下一步治療和預防措施。
假性卒中的鑒別診斷:起病形式、病情進展、病灶是否符合血管分布區。
假性卒中包括:暈厥、有Todd的局灶癲癇、感染、癔病、偏頭痛、腫瘤、低血糖等。
卒中的不典型表現:周圍神經病、周圍性眩暈、癡呆、硬膜外或硬膜下出血,酒精或藥物中毒、一過性全面性遺忘、多發性硬化或其他。
青年卒中相關檢查:腦血管超聲、頸動脈彩超、頭顱核磁共振、發泡試驗、血常規、生化系列、凝血系列、內分泌系列、感染系列、毒物篩查、基因篩查。
青年卒中問診:特別注意是否口服避孕藥?有惡性腫瘤?有偏頭痛?有感染、吸毒史?
青年卒中預后:卒中后癲癇、疲勞、疼痛、復發、焦慮、抑郁、認知功能障礙、自殺風險、性功能障礙、失業等。